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少年集邮网 1jiyou.com  ★ China Junior Philately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8762|回复: 18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回忆童年我与邮票的故事。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9-6-21 16:11:4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引子
    四本集邮册、一本名片册、几枚封、两套护邮袋、集邮协会会员...

      家里的家书放在包里挂墙上,无意中发现的,是我叔叔读大学时寄往家的,上面贴有80年代初的牛票;厂里的实寄信封不多,爸爸说都处理了,抽屉里难得找到,上面贴普票(黄果树瀑布),马上把黄果树搞下来;各类国际航空信件,家里有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航空邮件,一封封从大洋彼岸漂来的大信封,里面装有厚厚的资料,上面的文字几乎看不懂,就一些数字认识,不知道什么意思,当时还没上初中学外语哦......
      这些都为我集邮打下了基础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
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2:23 | 只看该作者
我的同桌——张军
    1994年9月,我系下戴了6年的红领巾进入初中学习,当时也很巧,因为我没有到前面一个村的初中上学而是去了镇上的中学,所以不知道分在几班,那时初一年级4个班,我自己去了4班报到,4班66位同学,相互根据身高来排座位,我和张军就排在了一起,呵呵,同桌了。
    当天,我很纳闷,张怎么说普通话,要知道94年本市外来人员并不多。后来才知道是班主任李老师的远房亲戚,来自本省泰兴。张军看上去有内涵,戴眼镜,写的一手好字,有书法功底,回雕刻,看到他把所有教材都盖了自己的私章,至今记得是一个正方形的,什么体不确定。说到这里好像还没出现邮票的影子,别忙,好戏在后头...(来点掌声)鞠躬
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2:48 | 只看该作者
话说一次去张军的宿舍,他住校的,无意发现他有花花绿绿的邮票,有的还真漂亮,我就问他,哪里来的,他说问别人要的,呵呵,真的么,后来知道有的是他做三只手搞到的,不管怎么说有漂亮邮票珍藏是硬道理,其中有所谓的“中华民国”,当时认为很定很值钱,误导了一把,其实就是台湾的邮票,非孙中山时期的。他告诉我说,以前有个邮递员同志经常到他家歇脚,“邮车”--自行车就停他家,他就忙开了,看到邮票就撕下来,居然没被人发现,别人以为信上的邮票“自动”脱落的,因为有的胶水没有粘牢,所以收到的平信没有邮票的,就这样,张军的邮票越来越多...
      看着张军的邮票,我超级喜欢,他说可以交换,我哪有什么邮票哦,对了,爸爸有邮票,不过是普票,8分的北京民居和少量4分江苏民居,颜色、品种、款式那个单调啊,没劲哦。
    有个小插曲,我表哥94年9月正好上大学,在无锡某高校就读,那时他说要和我通信,我说好的,就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通信,在信中,我表示了很强烈的集邮欲望,表哥看到信后当时表示十分支持,他马上去无锡集邮公司购买了套票和目录邮寄给我,这下我的“后台”超级硬了,我要干掉张军。当年的平信邮资在20分,写好信后贴2枚8分北京民居和1枚4分江苏民居,用的是牛皮纸信封寄发的,每次上学前总要多跑一段路去邮电局寄信,看着在自行车篮筐里的信即将要寄走,更期待新邮票的早日到来,那时的我心情不要太好哦。可以进入广告时间了......
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3:16 | 只看该作者
现在开始进入正题,那年表哥给我寄了好多94年的新邮票,加上我去邮局窗口临时买一点。那时身上几乎没有零钱,用卖铜丝和铁屑的钱去购置的新邮,想起当前的我,哎,感慨颇多啊。最搞笑的一次是买了一张假邮票去和张军换,起先他吗注意,后来被他看出来了,上面根本无中国邮政和CHINA字样,其实是一枚郑百桥的纪念品,中间是足子,边上打了邮票的齿孔,绝对是山寨哦,嘎嘎,现在想来当时自己做了“骗子”。
    除了自己购买少量票和上大学的表哥从无锡寄来新套票,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厂里的收发室门卫。因为镇上的初中离家有些远,初中三年中午饭一直是在妈妈厂里吃,吃饭完了正好经过门卫,墙上一只夹子引起了我的关注,为什么呢?夹着好多信哦。天,有信就有邮票啊。马上开始动手动脚了,脸皮还算厚,捞了一把,每次动手感觉很茫然,最好动作快些,别叫人看出来,有的一时搞不定就不要了。更有汇款单上贴邮票的,只能难得看看,单子在桌子上,门卫的视线内,哪能造次呢,怕怕。一天无意中发现了“金鱼”,没办理处理,金鱼溜了。渐渐地,积少成多,信销票和新邮没地方放了,你猜我怎么保存的,找来了一个老式的名片册,把名片扔了,换上邮票,封口用胶带贴上,生怕漏出来,哈哈。至于购买集邮册,那是后话了,暂且不表啊。
    这里将要提到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了,她应该上场了,WHO呢?我婶,第一次婶来爷爷奶奶家我是小学5年级,没发现她是老集邮。一次寒假中她那出了一枚81年的老票,给我讲解集邮,邮票怎么看,数字代表什么,J  T是什么意思,绝对“启蒙老师”,更坚定了我集邮的意志和指明了方向。
    1994年在我们小镇有个重要赛事,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。也许有人要说了,举重和集邮有关系么,或者说体育不能联系集邮,错了啊。后来我从一些资料发现我市的集邮组织,市集邮协会一向重视专题活动,特别是重大赛事。在举重期间,市集邮协会来我镇举行邮展了,在镇邮电局旁边的一房子里,这事居然也被我知道了,我那个高兴啊,中午吃好中午饭就去看,连续几天一天不少,放学后还去,那时的我对这些编组的邮集真的一窍不通,看不出所以然,就当看新鲜了,至今有印象的是举重邮票专题,看看,有联系了吧。
    哎,看来不得不说说学习了,学生么,学习为主,集邮不要影响学习哦,怕怕,怎么处理两者关系呢,别走开,广告也精彩......
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3:43 | 只看该作者
言归正传,学生学生学习为主,关键讲的还是成绩、分数、名次什么的,特别是“应试”教育的当年,虽口口声声说要改革,素质教育。其实,开展青少年集邮活动不就是在普及素质教育么。反正我是“开先河”了。记得那时信件不少,主要是表哥寄来的。一不小心,我集邮的事不胫而走了,天啊,班主任居然知道了,没有不透风的墙啊,再说老师毕竟盯的紧,想“溜号”没门。老师的意见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,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因有三,第一,本人学习认真刻苦,作业做的优秀,大考小考名列前茅,入学考试摸底总分第二,自己的学号是2,期末考试前5名。第二,在班级里担任副班长职务,属于干部序列,老师信得过。第三,关键是听话,说一是一。综上所述,老师关于集邮他不会说什么。有个例子,一年级下学期召开了一次家长会,班主任对我爸也汇报了情况,幸亏我爸参加的,要是我妈去了就惨了,回去一定收拾了。爸平时话不多,因此大人不知道我在集邮。相反,他还小支持我,怎么说,一次他给了我一枚信销票,是《中华鲟》系列的20分,盖的上海戳。
    如果说大人对我集邮也表示不反对也不支持,那么我将如何进一步开展集邮呢。在妈妈厂里吃饭只是一点点来源,楼上有人说整个行为不怎么样,但当年的我就想着增加数量,把遵守什么什么忘了。所以我要收敛,不能走黑道了。这里要提到家庭环境了,哈哈,我 亲爱的叔叔马上出场,大家鼓掌列队欢迎他,80年代末重点名牌大学研究生,研究水文方向的......
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4:04 | 只看该作者
叔叔今年40有五,80年16岁的他独自一人赴省城南京求学,84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广州石油天然气公司从事技术管理类工作,当年的他犹如前几年的
我一样年少轻狂,干了没有多久就立志报考研究生,终于在87年顺利考入他的母校攻读硕士学位,要知道那个年代有几个研究生哦,全家就属他学历最
高,当然我爸妈学历也高哦,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生,84推荐上大学,我爸绝对是大学生哦。叔叔在30多岁还在学习,研究生毕业后一直想出国,托福
GRE都考过了,外国学校也颁发了奖学金,可最后由于一些原因终究没“出去”,可谓“抱憾终生”啊,长叹下······
    这位也许会说,叔叔的故事MS与童年集邮没关系哦,又错了。你想啊,在改革开放初期,叔叔是文革后的大学生,与家里的联系无非信件、电报
之类的,对了,通信最实惠,南京离家不是很远。但早期的信件真的能找到的不多啊,特别是有点意思的戳、票、封。怎么说,也找到了几件。其中
美国、加拿大来的航空邮件较多,上面粘贴的“邮资”不错,“AIR MAIL”,NORFOLK,U.S.POSTAGE,反正是看不懂的。这些成了我的收藏品,以有
外邮作为自己的骄傲,哈哈,笑下。
    叔叔最终还是回老家了,呆了近10年的省城也没能留下来。回来就好,在老家发展一样精彩。他白天上班,晚上回来爬格子,那个认真哦。忘了
说了,叔叔无论做什么特别是学习,那种精神绝对值得大家学习,毕竟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托福考试的,不是闹着玩的。叔叔外语绝对牛,爬格子
就是翻译文章,天天关注BBC VOA等电台,编译了大量的稿子,投稿给各大刊物。这里又带出了信件,许多单位要回寄样刊和稿费什么的,信件一直
比较多,但更多的没邮票,是“邮资已付”,不管怎么样,东西还是比较丰富的,当年叔叔写的比较多的有上海译报,文汇报,海外星云等,你们去
查询95-97年的过刊,一定能看到叔叔的大名和笔名。
    我看叔叔的故事暂且搁笔,余言外面后续啦······
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4:20 | 只看该作者
上文书咱们说到了叔叔的故事,从叔叔那获得的东西大大丰富了我的货源,在这里我要向叔叔致敬了,不仅在学习上鼓励我,间接的支持了我的童年集邮,谢谢他了••••••
      不知不觉中到了95年猪年,当年4月4日至6日,市集邮协会和青少年集邮协会举办首届青少年集邮展览。市区近2000名中小学生前往参观。4月10日来我镇巡展。当时巡展安排在第二幢老师办公室的上面四楼,又是满满一屋子邮品啊,好饱我眼福哦。我立即和班主任老师汇报了就上楼看了,不知道几点走的,反正是过了放学时间了,那时的我对集邮知道很少,很有印象的是西藏邮品,呵呵,想起来感觉特好啊。
    顺便说下本市的青少年集邮协会,94年5月26日成立的,当天发行了一枚纪念封,印量是1500枚,封面题词是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苏秦彩先生(已故),封戳设计是童茂资老先生,由市邮票公司和市教育局共同发行。市青少年集邮协会的成立使广大青少年多了一个活动基地,更多的活动以后慢慢说,包括后来的联通青少年集邮俱乐部••••••
      95年下半年我镇又有重大比赛, 那位说你们镇怎么那么多大赛的,呵呵,别看我们是小镇,名声不小哦,“举重之乡”,我镇在全市举办国际比赛是走在前列的,镇上专门建了体育馆,要知道那时市区也没这么一流的体育馆的,里面硬件和软件均符合国标,哈哈,学校有一年的歌咏比赛也在那里举行的,包括乒乓球比赛,一些国手比较早的来过我镇的。
    这里再插播段小广告,我镇在94.95年时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各方面达到了顶峰,镇上大集团纷纷组建,我妈就在一个大型集团上班。小镇外号“南老大”,我镇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倒新时期时代,与河姆渡有的一拼,出土了大量文物,有青铜器等,挖掘了东山遗址,前段时间还有专门考古部门来发掘的呢。那时为了举办国际赛事,大街上打扮的超级漂亮,路两旁树上都挂了彩灯,一开就亮一晚上哦,哈哈,有实力吧。
    在成功举办全国比赛之后,举行国际大赛摆上了议事日程,终于来了。8月23日,95亚洲青年男女举重锦标赛在我镇举行。一方面,我去现场看了比赛,为中国鼓掌和加油;另一方面,我去邮电局买了纪念封,好像是2块钱,贴的是生肖猪票,设计者是鲍军禾先生,刻制纪念戳一枚,图片附下面哦,大家看吧。
    比赛里还有几个片段,一个是那天看了比赛很晚了,天气超级不好,下大雨,浑身淋湿了回家的,另外市邮票公司在体育馆里设了柜台,摆放了较丰富的邮品,供各国客人选购,并设置了一只临时信箱,至今记得有蒙古运动员写了纪念封实寄出去的,蒙古文看不懂,反正是外语,话也听不懂啊,不过看到他们买邮票的那个慷慨,我很是感动哟••••••
      更多的回忆在初中二年级哦,来,上段广告,倒计时开始••••••
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4:44 | 只看该作者
接上回书,现在有个老师可以出场了。他是谁,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,教高中地理的,酷爱排球运动,也许是辛苦工作的原因,那时的他已经是头发花白了,看上去有教授分度。真想不到他是一位资深集邮者,后来我才知道的。哎,你我相见恨晚哦,真是知音难求,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,这次终于发现了“救星”。他叫黄祖釭,具体年纪今年应该在70多了吧,家住本市后塍,他家我去过三次,学生时代两次,一次还在他家吃的中午饭。参加工作后又去拜访了他,采写了一篇稿子发在了报纸上,标题是《半个世纪的集邮情》,并附有一张照片,呵呵,时间在2005年吧。
     认识他是在一次学校的排球赛上,有人给他取了外号,叫“狗跳蚤”,用方言说很好听的啊。只看他戴了一双白手套,别看他年纪大些,运动起来一点也不含糊,学生打不过他的。这位老者一度引起了我的关注。记得一天去办公室,发现了有邮票,哈哈,谁的,黄老师的。我校在黄老师的带动下,很多老师都开始了集邮。顺便说下,我二年级的班主任何老师,他和黄老师一样,都是后塍人,后塍是我镇旁边的一个镇,他们不是本镇人,两人关系蛮好哦。我就把我当时缺的邮票目录写下来交给了何老师,由他转交黄老师。何老师找我说,黄老师那里可以帮你补齐,可需要一笔“费用”,因为当时手头没什么钱,这事后来吹了。
     这里又要说下我的学习了,童年集邮不回忆学习是少了点内容哦。再说,毕竟是学生,不谈学习说什么啊。其实,进入初中二年级,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。为什么这么说啊?且听我慢慢说来。初中一年级别看4个班,每个班级人严重“超编”,我4班有66名同学,人那个多哦,当然另外三个班人员也少不到哪里去哦。学校根据当前的形势与今后的发展,经研究决定,根据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来分班,取每班前12名同学,组建5班,一个所谓的“尖子班”,这在我校办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,破天荒的。我么,当然属于被分班的对象了。记得95年秋季开学我还在4班,一个老师说“走吧”,你不在这个班级了。哎,什么意思。哦,我要离开这个班级去5班了,一个新的集体,新书都没领就去了5班。当年我校是完中,初高中合一的,我班位置居然在高中班级隔壁,夸张吧。
     其实分班的初衷是很好的,分担老师的一些压力,人太多老师应付不过来。这下,老师稍微松了口气,但对于5班的一些同学来说是大大的不利。为什么呢?你想啊,尖子班,那个竞争超级激烈哦。至少我是“不行”了。考了几次成绩均不是很理想,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,都是好学生哦。因为新组建了尖子班,居然还惊动了周边乡镇,一些其他镇的同学也来加入了这个大集体,可谓人才济济哦。特别是二年级增加了物理学科,这下真完了,物理死活不会,注定以后走向文史道路了。半学期来,物理一塌糊涂,那个臭啊。我爸妈着急啊,马上联系了何老师,班主任何老师教物理的哦。要求他每周安排时间单独辅导我,叫我去他家学习和做作业。
     就这么决定下来了,每周六去何老师家补习物理。何老师家住后塍哦,离黄老师家不远哦。我想,学习归学习,看邮票不能落下。一天,从何老师家学习结束后去黄老师家的,我说,黄老师,想看你的邮票。黄老师很高兴说,你看吧,我就拿出来。好家伙,家里东西好多哦,哪里来得及看啊。那次看到了6点多吧,天黑了。主要看的是年册,看到自己有的,我很高兴,没有的就想占为己有哦,说笑话了,哪能呢。那天回家很晚,从黄老师家骑自行车到我家至少半个钟头。家里爸妈不见我回来还打电话去何老师家的啊。看着张杨公路两旁的路灯,我登上了回家的旅程,越走越起劲,今天终于大开眼界。难的是回去要编个理由哦。不然不好交代哦。
     第一次去黄老师家可以告一段落了,离开下••••••
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5:05 | 只看该作者
一晃已经到了初中的关键时候了,童年集邮也越来越成熟了,不仅仅停留在收集一些散票了。这个时期邮票的来源更多了。
    第一,同学那里要来的,虽然说同学比较多,但家里有邮票的,指套票的不多。一年级是我班有个大胖子叫吴星磊,家境殷实,他家有邮票的,被我发现了,我就问他要了他重复的,其中有生肖马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,总之收获颇丰富的啊。
    第二,去后塍黄老师家也没有白跑,他赠送了我两枚封,即青少年集邮协会成立和举重比赛纪念封(上文已经提到过的),关于第二次去黄老师家观赏邮票下回我们再谈。     
    第三,那时我已经开始邮购邮票了哦。那位说你问谁买的,价钱怎么样,一共买了多少,听我慢慢分解。二年级的我成了《集邮》杂志的忠实读者了,可以说有了理论的指导了哦,看到该杂志最后几页是广告,其中一家引起了我的关注,记得那家名字叫新时代集邮文化书社,地址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十字街,负责人是窦弘,不知道现在那家书社还在吗?估计不在了,至少杂志上看不了,可能生意不好做,我猜测,不过沈明邮票社一直存在哦,现在的杂志上依然可以看到哦。我至少向新时代集邮文化书社购买了四次吧,有一次是散票,也就是在目录里随便挑了几套选购的,还有就是92年开始的年票,陆续完善的,其实当时邮购绝对是个失误,请大家不要走我的老路了,亏大了。怎么说,其实现在看来那时买这些邮票买贵了,特别是92后的这些票现在很普遍那个便宜啊,但当时不是很懂哦,所以盲目购买,还邮购哦,现在想来还真有些后悔,哎,反正已经买了,什么都不说了。
    第四,去市区集邮门市购买,哈哈,我也去城里了啊。说也奇怪,虽然是张家港人,但本市市区在小时候从来没有去过,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江阴度过的,为什么呢,一来几个阿姨都是江阴,二来,我家离江阴市区近啊,所以有事都去江阴的。二年级的暑假里吧,爸爸带我去了趟张家港市区,路过邮电局,爸爸进去买了份报纸,这时我发现了集邮门市部,好家伙,柜台好长,东西那个丰富啊,这是我的最初印象,但当时没买什么,只是看了看。
    下次一定要来再看看哦。反正具体地点我已经认识了,在一个繁华的路段。马上要引出另外一个好地方了,我也在那里买过邮票的,哈哈,等下哦,别走开•••••
1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1 16:15:25 | 只看该作者
上面提到了一个好地方,对了,那就是“爱好者集邮社”,看得出这个名字有个性和特色,应该可以说那是个老店,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一角落里,可能被遗忘了,但能坚持到今天,想必有其经营之道,为了更好的回忆我的集邮童年和童年集邮,上周再次去走访了改店。
    至少有七八年没去爱好者了,这次去当然没看到老板了,一个女同志和一小孩在店里的。门面还是那么大,邮品基本还是那么多,只是店内的摆设重新布置了下,在本文后要上图片的,这不是广告哦,是我回忆的一个重要片段啊。
    应该是初中三年级吧,一次我骑自行车去市区新华书店买书,顺便去了那家店,一口气买了50块,那时的50值钱哦。书倒买的一般。当时又亏了,店里邮票贵死了,我买的J票是从89开始的吧,补充了部分80年代的邮票,有郑和、故宫、朱德、陈毅、贺龙等,还有普票天安门一分,要1块钱啊。这次应该说是收获颇丰哦。回家了高兴好一阵啦。看着自己的邮品越来越多,是要好好的整理下了,迫切需要集邮册啊,好了,册子即将出场哦。
    96年二年级下学期开学,3月份我终于在镇上香山商厦购买了一本集邮册,当时的价额在12块多吧,不是活页插入式的,我的第二本是活页的,质量比第一本好,也贵多了。第一本集邮册其实我老早就留意了好几次,每次经过商场都进去看看,心想就是我的了哦。等真买下来,我马上开始整理了一下。
时间过的真快啊,转眼间三年级到了啊。学习是越来越紧张了,因此在初三集邮事业很一般般了,基本没买什么吧。
    忘了说了,从而二年级开始“投资”邮票,我的资金哪里来的呢?呵呵,山人自有妙计,那时的我写稿子啊,用稿费来买邮票,当时的我好穷,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,家里管的特别紧的,家教很严格,身上绝对不允许出现和保留零花钱的,所以,弄钱买邮票一度伤脑筋啊。后来终于想到了办法了。
    97年6月中旬中考顺利结束了,哈哈,爽啊,好放松了。97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哦,香港回归祖国啊,那时市里专门搞了大规模邮展,可我在乡下,没去看,有点小遗憾哦。我决定购买香港回归邮票一套和金箔小型张,那是新中国邮票历史第一枚金箔小型张啊,我非常非常的期待啊,不过有限制条件,怎么说呢。买个邮票还要什么前提条件么,对了,要户口簿,还得居民户口簿,这下要命了,外面乡下人哪来居民户口簿啊。也,隔壁邻居大姐不是居民么,去问她暂借吧,那天真倒霉。我清楚的记得是下午去大姐家的,天气很热,不在家啊,男人倒在家的,就是死活不肯借我啊,质问我拿了干什么去,说不能随便给你的。天,墨迹了好久就是没有搞定啊,火大了,我真的要骂人了。最终还是户口簿没借出来。
    后来我一想,算了,没有就没有,自己去邮电局买,说不定有希望。可等我到邮电局时,傻了半天,哪里还有哦,连金箔的影子都没有看到,老早被疯抢一空了。我从资料中了解到,当年7 1 香港回归邮票特别火,市区都排长队的,那乡下估计分配的数量较少,所以根本不够啊。这是我真的心里是冰冰的,为什么啊!!!
    更可气的是村里的小伙伴,有个家伙搞定了金箔,一直在炫耀,好像自己得了个大宝贝哦,到处撒野。但时间不长,我得知金箔跌的厉害,香港回归票降的一塌糊涂,我这下高兴了,幸亏那时没有买,以后可以补啊,那样多实惠,可一直拖到今天都没有补足。倒是一位集邮协会的老先生送了我一套首日封,呵呵,算了,香港票是我的痛啊••••••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少年集邮网 ( 沪ICP备12040554号-1 )  

GMT+8, 2024-5-4 06:58 , Processed in 0.013625 second(s), 6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